关于对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第10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XXX代表:
您在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搭建企业“风控慧调”双驱联动保障体系的建议》(第101号)收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主办,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纠纷数据采集网,拓宽风险信息‘漏斗’入口”方面
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矛盾纠纷采集和化解工作,近年来,柳州市委政法委在全市积极推行“321”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即按照矛盾纠纷调处 “村(社区)三次、镇(街道)两次、城区一次” 的模式,构建纠纷数据采集、化解网络,推动矛盾纠纷逐级接续就地化解。2021年底,柳州市启动为期一年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专项行动,全面实施“321”工作法。2022年,我市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出台“321”工作法的配套文件,成功形成矛盾三级排查化解攻坚合力,确保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不漏人、不漏事。自“321”工作法推行以来,我市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有效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和信访的产生,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柳州市矛盾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 98.65%,群众安全感连续3年保持在98%以上。
二、关于“信息共享,多方联动夯实多元解纷矩阵”方面
为有效协同司法机关、商协会及企业自身力量,积极化解商事纠纷,2023 年以来,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大力推动构建商会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实现 “行内人管行内事,商人纠纷商会解”。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商会调解组织98家,相较于 2021 年增长数量超过80家,其中市属商会人民调解组织46家,乡镇(街道)商会人民调解组织52家,市总商会和县区总商会均设立了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2024年,全市商会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117件,调解成功77件,涉及金额443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67%。依托“321”工作法和商会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我市在民营经济领域基本形成了信息共享、多方联动的多元解纷矩阵。柳州市商会调解经验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法律维权典型案例,并获得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法治网”、人民网推介。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全国正在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我市已于去年完成县级综治中心的建立,目前正依据上级部署要求,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努力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从而对人民群众诉求进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切实让人民群众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做到 “最多跑一地”。
三、关于“市场化运作,激活专业调解潜能”方面
市场化运作的调解组织,通常被称为商事调解组织。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商事调解制度的专门性立法,相关规定也较为分散,多见于各类地方文件,且上级未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因此该项工作属于调解领域改革创新的前沿工作。近年来,多个顶层设计文件均对商事调解加以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今年开始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也明确提出,“商事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等可以探索提供市场化付费调解服务”;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将“推进商事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列入 2025 年工作重点;4月,司法部向上海东方国际商事调解院颁发商事调解组织登记证,这是全国首家由司法行政部门赋码登记的商事调解组织;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事调解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由此可见,商事调解作为调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
我市高度重视商事调解体系构建。2023年,市司法局指导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社会化运作的商事调解组织——柳州市商事调解中心,各城区也立足辖区实际,联合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若干家民办非企业形式的商事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 17 家商事调解组织,其中市本级1家,各城区16家(分布在五个城区)。2025 年4月,市司法局组织开展全市商事调解工作专题调研,并邀请相关商事调解组织召开座谈会,全面掌握情况,传递鲜明导向,增进发展信心。截至2025年5月,全市商事调解组织已累计收案超 2.7 万件,虽然调解成功率总体还较低,但市场已显现巨大潜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市司法局已将“商事调解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实践创新研究”列为课题,对如何依托产业优势实现调解组织专业化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开展商事调解参与基层治理的可行路径。
四、关于“政策赋能,优化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方面
我市高度重视“诉调对接”机制建立。早在2017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就印发了《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暨 “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细则》,针对司法确认工作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方法进行了全面指引,建立完善了调解组织在进行司法确认前期工作的规范和标准。2021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将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鱼峰区人民法院确定为柳州市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一站式示范点,以点带面开展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各项工作。2024年,全市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案件数总计418件。目前,在人民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方面,我市已建有较为完善、规范的制度流程。在商事调解领域,预计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事调解条例》正式出台后,法院、司法行政系统将结合条例和上级相关要求,加快推动商事调解领域的司法确认制度衔接,确保调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关于“专业从业人才以及企业法律服务团队孵化与培养” 方面
在优化民营经济法律服务方面。2021年起,我市全面部署推行律师事务所和商协会结对共建的“万所联万会”机制。律师事务所通过“法治体检”和“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机关”活动,以法治宣讲、政策咨询等方式为民营经济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42家律师事务所已与155家商(协)会实现结对共建,实现了“结对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同时,柳州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柳东新区(高新区)科技企业法律顾问团等法律顾问组织也在推动专业从业人才服务和企业法律服务团队孵化与培养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服务产业园区方面。目前,柳州市产业园区普遍存在法律顾问服务,其服务形式因园区规模和支持力度而有所不同。一是自建法律团队,如专门设立法务部门或聘请常驻法律顾问,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二是与第三方合作,部分园区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平台合作,通过购买服务或资源对接,为入驻企业提供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服务。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部分园区依托政府或行业协会搭建的法律援助平台,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法律顾问服务已成为国内产业园区尤其是发达地区园区的标配,但服务深度和专业化程度存在区域及行业差异。
下阶段,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以构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柳州工业领域法治建设、助力企业合规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持续做好企业“风控预防”及“矛盾纠纷调解”各项工作,为全市企业营造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柳州市司法局
2025年6月13日
微信公众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