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司法局关于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工作计划的报告
2024年,柳州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十三届全会和全市年中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统筹推进司法行政领域改革,凝心聚力抓好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政治站位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组织质量。扎实推进“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巩固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深化党组织生活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机关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今年五星级党支部比例由去年60%上升至80%。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努力推动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先进浓厚氛围。选优配强党支部带头人,实施党支部书记、科长(主任)“一肩挑”和党务骨干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行政业务负责人为党员的科室,党支部书记、行政业务负责人“一肩挑”比例已达100%。今年3月,市公证处党支部书记张敏获评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坚持用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优势,加强“党员法律服务团”服务能力建设。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机制,面向“专精特新”重点企业,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各党支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四下基层”活动,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贡献法治力量。截止目前,今年局机关各党支部共组织进企业17次,解决问题293个。
推动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组织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做好与祥和社区党委、结合村党总支共建工作,大力推动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村)报到全覆盖。进一步调整充实“柳州市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矫正志愿服务队”“柳州市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和“柳州市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机关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越来越突显。今年截止目前,共组织开展交通劝导活动93人(次)、“学雷锋护河”“红湾”主题阅读体验等“四联双报道”活动167人(次),参加“垃圾清零 最美龙城”志愿服务活动158人(次)。
二、加强“一个统筹”,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
坚持法治柳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印发《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重要举措任务和试点项目柳州市工作方案。持续加强法治建设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共向市委、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呈报有关请示报告16次,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5次;向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呈报有关请示报告16次。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2021-2025年)工作任务有序开展,目前法治柳州规划完成率94.23%,法治政府建设方案完成率95.30%,法治社会建设方案完成率95.80%。完善述法点评工作,强化述法结果运用,联合市委组织部,将年终述职与述法评议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动组织市政府常务会议法治专题讲座两次。设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法治明白卡”,印发《柳州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总体评价为“好”的好评率为96.55%。辅助政府依法决策,共审查办理市政府及各部门转办的各类决策事务270件,审查及时率100%。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柳州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共计7件。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化解地方债务。
充分发挥法治督察考核“指挥棒”作用。积极迎接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五督察组対柳实地法治督察,督察组对柳州市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321工作法”、鹿寨县政府投资审批项目“五个简化”、白沙镇法治乡村建设等工作给予认可。完善法治督察工作机制,制定法治督察员管理办法,夯实法治督察工作力量。深化法治督察,注重在督察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培育典型,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市法治建设督察,共实地督察单位35个,访谈57人次,抽查案卷343件,发现问题4个。
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规定的新业务、新程序、新机制,做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实行“繁简分流”、“分类处置”的工作方法,对投诉举报类、信息公开类等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实行简案快受快审快结;对征地拆迁、工伤认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影响大、舆论关注度高的案件实行听证审理模式。今年截至9月底,市本级复议机构新收案件数为230件,受理161件,办结案件总数164件,其中不予受理办结数40件,受理案件办结总数116件;受理的办结案件中直接纠错案件9件,直接纠错率7.76%,调解和解案件38件,调解和解率32.76%。经复议案件收到法院一审应诉通知数39件,复议后被诉率为19.4%,复议后败诉率为0。推动行政复议工作向服务企业一线延伸,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今年全市设立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8个。
三、聚焦“立改废释”,持续提升立法质效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围绕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等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推动科学编制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加强推动协调,分类指导责任单位立法各阶段重点工作,全方位跟踪确保市政府立法计划更好落地生效。提前介入指导地方性法规审议类立法项目——《柳州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起草单位履行立法合法性程序,对全市17所职业院校代表、10家企业代表开展立法调研,截至目前,参加立法座谈会、论证会8次。参与地方性法规调研类立法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立法项目的实地调研,指导并书面发函提醒《柳州市噪声污染防条例》《柳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牵头单位按计划开展立法工作。推荐的《坚持法治引领 以高质量立法护航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典型案例选编。
加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维护法治统一。部署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地方性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组织市政府部门和县区政府对市县两级政府及部门现行有效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等共计5061件政策文件进行自查与清理,对是否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是否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是否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行政处罚等与上级法律政策文件精神相违背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经审查,目前规章未存在有与上级法律政策文件相违背的情况。需要清理的政策文件8件,其中,市政府政策文件拟修改5件,县区政府政策文件拟废止3件。
四、紧抓执法效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推动建立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抓好柳江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打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柳江模式”,全面组建执法监督员队伍,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目前,全市10个县区司法行政部门建有专门执法监督机构4个,执法监督工作组6个,118个乡镇(街道)以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室的形式建成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平台,现有专职执法监督员59人,兼职执法监督员431人,实现市县乡三级执法监督体系上下贯通。
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司法部试点工作,建立行政执法类案件线索定期推送机制、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预警分析机制、重难点案件会商处置机制、争议工单监督处置机制等四个机制,构建线上线下“双闭环”全流程执法监督模式。截至今年10月,“12345”热线共以简报、周报、月报等方式推送信息线索78期,涉及行政执法类线索2万余条,进一步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今年9月,柳州市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出席司法部在山东青岛召开的试点工作调研座谈总结推进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印发《柳州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应诉、法治督察衔接工作规定(试行)》,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应诉、法治督察的沟通协作机制,推进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应诉、法治督察的协作配合,助力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9月5日,在全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的全区各地市行政执法7项数据中,柳州市有6项数据正向排名全区前三位,1项数据正向排名全区第五位。推行包容慎柔性执法,明确慎用行政处罚措施。今年1至10月,全市行政免罚案件逾40万件。
五、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鼓励支持律师参与涉外法律业务及活动。加大涉外法治阵地建设,指导中国(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法律服务中心融安站、柳城站揭牌成立,在县区推动涉外法治资源整合。鼓励律师事务所拓展海外业务、开设和运营涉外分支机构,广东华商(柳州)律师事务所率先立足东南亚成立中国老挝法律服务中心,为境内外企业在越南、泰国、老挝、香港等国家、地区提供法律服务40余件次。支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组织柳州律师参与涉外法治培训20余人次,培育与吸纳包括小语种律师在内的涉外人才进入商事调解员库提供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服务。
创新推动司法鉴定行业规范化发展。成立全区首家司法鉴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柳州市司法鉴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启柳州市解决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的新模式。强化对司法鉴定机构监管。组织司法鉴定机构集中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鉴定重大敏感事项报告制度》,督促机构严格落实重大敏感事项及时报告制度,提升舆情防范意识和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完成鉴定案件9862件,“12348”中国法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录入案例120例,受理行政许可70件,为民办实事907件,上门办理1288件,法律援助和免费残疾评定3件,为困难群体减免鉴定费等2.3万余元,司法鉴定人依法出庭作证12次。
加强对市商事调解中心业务指导。实施“调解优先”推广计划,运用“调解+司法确认”“调解+仲裁、商事调解+赋强公证”等方式提升商事调解可执行效力,与华商(柳州)律师所合作,增设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AI法律服务大数据系统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便捷高效服务。今年1月至今,柳州市商事调解中心共梳理案件613件,收案处理121件,标的额3.59亿元,涉及建工、承揽、买卖、金融投资借款、民间借贷、物业、建筑工程等纠纷。其中,在调91件,调解成功30件,标的额5069万元。创新发展商事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在自治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闻发布会——“以广西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平安广西建设”主题会上得到了自治区司法厅推介。商事调解成功经验获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2024年第4期刊发。
全面推行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措施。市公证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细化优化便民服务,精简公证证明材料等十项便民服务措施,缩短办证期限,《公证办理提速清单》所列事项平均出证耗时由5-10个工作日缩短至3.8个工作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平台查询取证4500余条/次,主动调查取证1500余条/次,切实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服务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推行“一证一次办”。采取容缺受理、上门服务、延时办理、就近办、线上办、远程办等措施。截至今年10月,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办理公证业务(含处理公证事务)11件/次,通过线上受理平台申请办理的公证业务145宗,上门服务办证172件。推行企业公证顾问制度,已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签订公证顾问协议。今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接待群众5.9万余人次,办理各类公证业务7890件,其中:国内公证4616件、涉外公证2976件、涉港澳台公证298件,涉企公证153件,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共有1756件。
大力开展法律援助惠民服务品牌建设。持续优化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全市293个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的互动协作机制,强化与工青妇、劳动仲裁、残联以及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拓宽重点人群申请渠道。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来访来电咨询服务7214人次,受理并指派律援助案件共4060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约2000多万元。开展法律援助法宣传和法律援助公益活动85场次。优化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衔接,扎实推进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法律援助律师参与案件认罪服判效果初显,截至目前,我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通知辩护案件指派律师办理 559人(件)次。织密织牢涉军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提升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工作站服务品牌,成立我市首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组织律师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持续擦亮法律援助“军”字招牌——柳州市司法局为涉军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在广西法治日报“法治广西周刊”头版头条刊登,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有效增加专业法律服务供给。落实律师参与“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市420名律师和26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市123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今年以来,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深入乡镇、村居开展法治宣传565余场次,办理案件1376件,为群众起草、修改法律文书213件,协助村(社区)委员会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198件,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43件,办理其他案件322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9851人次。持续推进“法治体检”和“万所联万会”活动,全市共计42家律师事务所与155家商(协)会结对共建,共建以来,累计开展活动25场。与市总工会联合市律师协会进企业开展服务职工集中普法宣传活动16场,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以法治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法律服务民营经济的保障作用,助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联合市工商业联合会制定《关于深化法律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精准聚焦企业法律需求,从共建联动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增强执法监管、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合力化解纠纷、建设企业法治文化六大方面着力,不断拓展法律服务民营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用好用足法律资源,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在企业债务负担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法有效解决企业发展涉及到的深层次矛盾。今年截至目前,柳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破产管理人已办理20件破产清算案件,清偿债权额641.65万元,释放土地面积136.05平方米,化解执行案件97件,安置职工40人;柳州市破产衍生诉前调解中心受理案件27件,涉及标的金额20975952元。其中调解成功2件,金额为6348689元。
六、注重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全力推动“八五”普法走深走实。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印发《柳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办法》,为对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履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供了制度条件。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已做到每个县(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每个学校至少有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专栏,打造了一批富有柳州特色的法治阵地“新景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法治文化公园3个,县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16个,普法大讲堂113个,村(社区)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1237个。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和管理。督促各县区做好“法律明白人”的培训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目前,我市1237个村(社区)已培养“法律明白人”12552人,平均每个村(社区)有10名“法律明白人”。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我市10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均通过2023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
联动发力,从严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在全区率先推行“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目前市县两级司法局已有5个单位与监狱结成刑罚执行一体化共建单位,有力地推动了刑罚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出台分片联合执法机制。组建3个联合执法工作组,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1次,出动执法人员69人次。发挥选派的监狱戒毒警察业务优势,深度参与案件调查评估、查找脱漏管、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加强派出所与司法所衔接联动工作,在全区率先出台《柳州市公安局 柳州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派出所与司法所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方案》。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影响社区矫正领域安全稳定案(事)件,未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实现社区矫正领域持续安全稳定。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8201人,累计解矫16380人,在矫1935人,调查评估748人,训诫239人,警告133人,累计再犯罪率0.084%,低于0.2%的全国平均水平。成立全区首家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基地,4月,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率及总测评率已达97%,成为全区第一个达到95%的地级市。柳州市司法局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调度会议上作了经验发言。
构筑多层次、宽领域的调解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纵到底、横到边”的立体解纷矩阵。截至目前,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已达229家,较2023年新增近80家,调解范围涵盖新就业形态、金融商事、螺蛳粉产业、汽车配件生产、茶业产销等多个专业行业。在涉残疾人、破产诉讼、价格争议、司法鉴定等领域接连成立起多个“广西首家”调解组织,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特定领域纠纷就地化解、实质化解。今年截至目前,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和司法行政部门共调解纠纷案件的8486件,调解成功8394件,调解成功率达98.9%。强化榜样效应,成功打造柳北区陈卫明等6家品牌个人调解工作室。近日,柳州市柳南区“猛佬党”调解工作室的相关工作做法,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推介。柳州市人民调解创新做法获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刊发。
加强司法所范化建设。推动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司法所联合党支部,督促各县区提升基层司法所干部党员数量比例。目前全市党员司法所长86名,占比近75%;司法所一般干部中党员共99名,占比达55.6%。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的上墙制度,形成以制度促进工作、以制度管理工作的良好机制。开展先进事迹宣传,积极推出女性司法所长风采展示、“青年司法所长说”等多个宣传专版,重点选择乡镇司法所长作为宣传对象,为广大基层司法行政干部树立模范典型。
七、持续强化政治建设和过硬队伍建设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首课机制”,要求会前做好“第一议题”内容的谋划,会后抓好“第一议题”的贯彻落实。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必修课程,建立健全了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要求常态化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奠定了基础。截止10月,共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次。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述职述廉报告和民主生活会剖析报告,积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规定动作。按要求召开了柳州市司法局党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议。
持续夯实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加强对“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的日常监督,积极开展述职述责述廉工作,落实落细提醒函询诫勉要求,严格压实“一把手”政治责任。同时,健全完善督察整改工作机制,结合司法所检查,经常性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工作。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明确了柳州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四大类10项具体工作安排,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持续深化清廉建设。强化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贯彻执行。健全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今年组织参加了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市司法系统人员到桂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各大节假日前常态召开警示教育会。截止10月底,组织参加上级及我市各类培训班50个,150多人次参加培训。组织参加上级举办讲座、讲堂13次,500多人次参加聆听了讲座。组织10名中层干部参加市政法委组织的政治理论测试。
持续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提高科学选人用人水平。今年截至目前,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2名,组织晋升职级晋升干部4名;先后选派4名干部到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跟班学习,抽调2名干部参加自治区、市级巡察工作,抽调2名同志参加信访联席和企业党建组织员工作,选派3名干部参加乡村振兴、实体经济服务驻村工作,选派4名干部到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一线岗位,切实把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纪律意识高的优秀同志选出来、派出去。持续推行《柳州市司法局“师带徒传帮教、锻造政法铁军”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传、帮、教”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司法行政人才梯队。落实《柳州市司法局关于激励干部在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干事创业的五项措施》,进一步激励各级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昂扬状态。今年截至目前,已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公布红榜通报29人次获得红榜通报并获颁荣誉证书。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脱贫群众的点对点帮扶,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结合村新增防返贫监测户3户15人,解除监测4户14人,安排2个乡村公益岗位。聚焦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发展黑香猪、罗汉果等特色产业,今年发放奖补资金39.29万元。建立广西首家“驻村工作队”调解工作室,积极发挥队员法律专业优势和掌握侗族语言的优势,利用“双语”调解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今年共调解矛盾纠纷9件。
八、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破解行政复议短板弱项方面成效不够明显。部分行政机关调解意愿不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办案力量以及人才储备有待加强。
(二)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不全面。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多是采取坐班、开展法治讲座等服务形式,没有完全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专业作用。目前全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虽能做到全覆盖,但少数“明白人”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参与基层依法治理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三)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协作不够紧密。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协作还不够紧密,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不够到位。
(四)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有待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利用率较低。利用新媒体开展“指尖上”的普法方式有待探索实践。
九、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柳州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找准司法行政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服务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落脚点,在确保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稳定有序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好“一个统筹”的职能作用。充实法治建设协调力量,成立涉外法治协调小组,完善相关制度。指导、督办“一规划两方案”进展情况,确保所有工作任务全面如期完成并顺利通过2025年验收。持续做好中央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二)提升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果。强化运用“集中办案,全流程调解”行政复议改革成果,推行“三调一复”制度(即:对行政争议开展三次调解,一次复盘工作)。持续降低行政复议后被诉率和败诉率,力争复议后被诉率降至5%以内,复议后败诉率为0。依托行政复议服务点,全力推动行政复议工作向服务企业一线延伸。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配套工作制度,推动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及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制度,加强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进一步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指导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执法协助协作机制,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权责体系。
(四)打造现代化优质高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利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各平台,推行商事调解、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创新联合的法律服务新模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中国(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法律服务中心的运行、联动机制,积极引入仲裁委员会、商事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等机构,打造跨境商务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索与县域公证机构联合通过远程视频公证方式办理公证业务,解决县域群众办证难问题。聚焦军人军属、妇女儿童、新业态从业着等重点人群,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深化“万所联万会”工作。
(五)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中国(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法律服务中心作用,提供一站式公证等法律服务。加强涉外法律阵地建设,持续拓展在县区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法律服务中心分站点的实践。鼓励律师事务所拓展海外业务,在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分支机构。培育高素质涉外法律人才,培育与吸纳涉外人才提供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服务。深化企业公证顾问制度,为“走出去”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满足企业涉外经营活动中的公证需求。
(六)创新社会基层治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上线柳州市法治文化阵地地图。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和管理。抓好普法责任制落实,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加强重点对象管理。针对我市社区矫正对象中滥伐林木犯罪占比较高的情况,开展预防乱砍滥伐林木专项行动方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重源头、成闭环的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柳州市司法局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