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力量护航柳州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法治则是其最可靠的保障。作为承担法治建设重要职责的司法行政机关,柳州市司法局始终锚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定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结合柳州工业城市、民营经济活跃等特点,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为柳州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强化制度供给,筑牢破除市场壁垒的“法治护栏”
以高质量制度供给消除市场分割与壁垒。一是保障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各类政策文件,全面开展合法性审核与备案审查。二是立足产业特点进行合规指引。针对汽车、钢铁等制造业集群,以及柳州螺蛳粉等特色产业的特点,分类进行产业经营合规指引。三是精准化加大政策清理力度。坚决杜绝修订或及时废止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阻碍柳州工业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的文件。四是拓宽市场主体深度参与立法。在行政立法、涉企政策制定过程中,建立常态化征求意见机制,充分听取工商联、民营企业代表、行业协会商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二、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一是抓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成果运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坚决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二是推广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在涉及民营企业的领域,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努力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激发市场活力,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强化涉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畅通民营企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线索汇集统筹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三、优化法律服务,打造惠企安商的“法治引擎”
精准对接柳州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支撑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一是构建高效便捷的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设立企业综合法律服务窗口,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二是助力打造跨境产业链服务体系。围绕中国(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健全跨境商事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柳州商品和服务“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三是深化“法治体检”和合规指导。引导律师服务团队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提振发展信心。四是制定招商引资合同范本。结合柳州重点产业招商方向,依据法律法规,编制分行业、分场景的招商引资合同标准范本。
四、化解矛盾纠纷,构建稳定和谐的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高效化解纠纷。一是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快推进柳州市商事调解中心运作机制建设,选优配强调解专家库,高效化解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商事纠纷。二是畅通行政复议“快速通道”。协作建立民营企业行政复议反馈渠道,及时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三是强化“诉仲调”对接。合力打造“诉仲调”联动平台,优化仲裁程序,发挥仲裁一裁终局、便捷高效的优势,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元的纠纷解决选择。
五、培育法治文化,营造守信践诺的市场生态
推动形成崇尚法治、恪守契约的市场氛围,使良好的法治文化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精神支撑。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对统一市场领域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提升市场主体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联合推进民营企业公司法务培养工作,为民营企业培养熟悉市场经济法则和国际经贸规则的法律人才。三是促进“民营企业法律明白人”服务升级,在民营企业中筛选培育“民营企业法律明白人”,围绕企业经营高频法律需求,重点开展合同管理、劳动用工合规等领域的专项培训,帮助“民营企业法律明白人”掌握基础法律知识和纠纷解决技巧。
六、强化区域协同,探索要素自由流动的“法治协作”
立足柳州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探索的“流域协同”“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等创新实践,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在法治框架下推动与合作地区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市场规则衔接机制,推动在产业标准、资质互认、信用评价等方面的规则协同。二是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涉企案件协作办理、执法信息共享机制。三是法律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推动跨区域律师、仲裁、调解资源的协作联动,为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扫清法治障碍,助力柳州更深层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